返回回信  我和我的六个塌房队友首页

关灯 护眼     字体: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    虽然这个开场白多少有些让人意外,但紧随其后的,倒是一些蓝鸢意料中的话。

    对面的哥哥先是说不用如此拘谨、感谢之类的话也不必要,只是提供一个屋子,自己除了回复家群里的消息外什么都没有做——接着话锋一转,变成了“不过如果你真的想感谢我的话,不如在这里再留下一封回信吧,随便写点什么都可以”。

    蓝鸢又笑了一声。

    他突然觉得……这位不认识、大概率以后也不怎么会认识的哥哥,大概是个很有意思的人。

    而再往下,有意思的哥哥接着就开始讲另一些有意思的事了。

    他说那张海上的照片是去年暑假在学校参加社会实践拍的,他们支队的项目是去一个海岛上调研——说是调研,但那个海岛实际上是一个旅游岛,调研旅游经济,本质上当然就是去旅游。

    蓝鸢看到这个开头,又突然大概明白……为什么对方能写出这么长一封“回信”了。

    在接下来的几个段落中,对面紧接着就开始讲他的实践故事。在那些手写的文字里,讲他遇到的人、碰到的麻烦以及和大家一起解决麻烦的经过、讲他们一同追着风去看漂亮的日出和日落。

    ——按理来说,蓝鸢觉得自己应该感到奇怪、或者是感到别扭,毕竟对没见过面的陌生人而言,讲这些内容也多少有些过于自来熟了……但大概同样是因为“过于自来熟”,于是感性而论,他反而并没有发自内心觉得说这些有什么不对的地方。

    蓝鸢只是安安静静地读着这些文字,觉得本来不是很好的心情得到了一点治愈,又觉得本来有些难过的感觉更加明显了几分——他知道这是两种矛盾的状态,但它们又确确实实同时出现。

    那些故事很有趣、很梦幻,所以让人心情愉快……那些故事距离蓝鸢太远、远到他感觉永远触及不到,所以又很难过。

    只是这些不重要的、无关痛痒的情绪,最终都被他压在了心底。

    读到最后,他又看到那个哥哥写着,“我还打印了一些照片,放在这封信的下方,如果有兴趣的话,也可以看一看”。

    蓝鸢于是将视线重新放回床头柜的抽屉,并且不出意外地,发现在那封信本来的位置下方,确实是一摞白色的硬纸片——他取出那些纸片,翻转过来,看到的是一些风景照。

    蓝鸢眨了眨眼,而后一张张翻过。

    他从小就在这座城市居住,唯一一次去外地,是小时候和哥哥一起去和别的受害者家属集中交流。

    于是这些照片里的风景于他而言自然很陌生……虽然在互联网上多多少少也是看过图片视频的,但没有亲自去过,确实永远无法想象到写在文字里的,那些阳光和海风的气息。

    自然,互联网上的照片不能让他有什么身临其境的体会,那这些实体的照片也不能。

    但蓝鸢还是很认真地看过了每一张照片,并且得到了“对方很会拍照”这样的结论。如此想着,他又将视线重新落回到信纸上,并看到下一段的第一句是“你会感觉我拍得还挺不错吗?其实这些是我从几千张照片里好不容易挑出来的十几张好看的”。

    蓝鸢第三次笑了出声。

    “不过照片总归不太能真实呈现出肉眼见到的效果,很多景色更应该争取自己也亲眼去看看的,虽然你现在还得上学呢,”而在这一段之后,那个哥哥继续写道,“等你上大学之后、经济独立以后,或许也会拥有去看更广阔的世界的机会了——我是不是看起来像是要说这句话了?”

    确实,蓝鸢如此想着。不过既然这么说,那就说明下一句一定是“但是”。

    “你可能在想,我下一句话就是‘但是’——我本来确实打算这么写,然后又一想,我已经将之前那句话写下来了,而那句话本身也并没有什么问题,所以我准备留下它,因此这里没有‘但是’,是不是很意外?”只不过,很顺理成章地,对面像是也预判到了蓝鸢的想法,“当然,如果以后……”

    这段话到此戛然而止——字面意义的戛然而止。

    实际上,从“当然”开始,之后的所有文字都被划掉了,但大抵是为了不显得太难看,因此对方只是打上了三根横线,稍加辨认一下的话,写的什么依旧一清二楚。

    只是如此短短六个字,“以后”之后能接的内容实在是太多了,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被猜出来。蓝鸢对此有些好奇,但也没有再在回信里追问的打算。

    他一向是一个有分寸感的人。虽然对方给他写信,但他们也只是比陌生人熟一点的关系,蓝鸢甚至连对方的名字和身份都一无所知——舒越明没有加以简单的介绍,大抵是觉得没有介绍的意义、或者觉得不应该强行介绍,蓝鸢没有问,是因为没有问的理由和立场。

    而对方在回信里同样没有做自我介绍……蓝鸢不知道为什么,他觉得既然都写信了,交换名字是很顺理成章的,但对方不说,大概也有不说的理由,于是蓝鸢也不会再问。

    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>>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