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大 中 小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了些笑意。
他又回身看向章暮,章暮与司空允眼中尽是不可置信,看他二人的表情,姜合便知此密信为假。且按照那日端康贵妃所言,结合现下章暮的表情,说不定章暮回到边北后,知晓了章大将军与老首领之事,与金察珏一同子承父志,重新定下君子之约,一同想让边北太平,那金察珏便更不会与东洋联手进攻大楚。
章暮耳边尽是大臣们喧哗的声音,偌大朝堂如菜市场一般。
“此密信从何而来?”崇明皇帝一开口,威严的声音压住了喧闹。
“回皇上,此密信从海边传来。”方照行礼道:“业州一渔民出海时,不慎被风浪卷走,醒来便在东洋海主所在的东洋主岛上,此人上前询问,这才知是东洋海主已下令,不日后,便要与边北一同攻打大楚,故主岛上人人都在备战,而此人吓得连夜回了大楚。”
漏洞百出,章暮皱着眉,边北与东洋主岛一个在最北,一个在最南,中间相差几千里,如何能联手进攻大楚。再说皇上督收前,便有重新攻打边北之意,现下这信出现的也太是时候了。
章暮抬头看向崇明皇帝,眼见皇帝神情,看着也是对这处处破绽的密信,相信了几分。
不知是攻打边北之心未灭,还是又起了东拓东洋之心。
“转玉,你怎么看?”
司空允心头一震,看向章暮。
章暮缓缓站出,回道:“臣以为,此信还需得查证。”
“哦?”
“且不说业州与东洋主岛相隔几百海里,这人是如何活着漂过去的,敢问一渔民是如何能从备战中的主岛顺利逃出的?”章暮平静开口,似乎是真的发问。
崇明皇帝看向方照,方照道:“臣身为兵部尚书,定是查证了才敢上奏皇上,十四殿下也亲自派人去边北查证一番,才带回了此信,您若不信,便让十四殿下说与您听。”
众人看向姜星,只见姜星大摇大摆的走出来,与章暮平齐。
“回父皇,儿臣受方尚书所托,派亲信去边北查此密信。”姜星脑袋一扬,“亲信到了边北,正好撞上大批逃难的灾民,一问才知,他们今年的粮食虽收成不好,确也是勉强够吃的。谁知边北的王,也就是前些日子来过皇城的金察珏,下令全东塔收集粮食,供应军队,他要攻打大楚!”
“这——”
“这可是真的?”
“十四殿下亲信所见,定是真的了!”
“东塔尽是莽夫,我们是否也要开始备战啦!”
“不必担心,有侯爷在,东塔讨不到好处——”
“说的对!”
众人你一言我一语,将章暮推到了浪尖上。
一片哄乱中,一清冽声音传出,“陛下,臣以为,此信有疑!”
众人看去,此人是前些日子才上任的中书令,姜星脸色瞬间黑了,“你敢质疑本殿下,本殿下亲自派人北上带回的消息——”
“殿下息怒。”中书令不慌不忙地行礼道:“臣只是疑惑,大楚百姓与东洋人,边北人长相身量皆有差异,这二地之人如何能对着大楚人,明晃晃地说出联手攻打之语呢?”
朝堂向来是对立撕裂的,此言一出,附和之声也四起。
姜合与司空越对视一眼,随后移开了视线。
自姜无死,太子之位空悬,崇明皇帝下令之后,四方尽是站队之人。姜合最先收到的投靠信件,试探之言数不胜数,只是他未曾与一人见面,除司空越外,也并未与他人透漏过所谋之事。
是以,众人都不知姜合究竟是何意,是争还是不争。
后,朝中想归于姜合的人之间,忽然传出了一个消息,道司空越之意就是姜合之意,姜合所谋之事深远,众人若是想清楚了,只去御史台便是。若是御史台肯接待,那便是能成,若是御史台谢客,那便请其改投他处。
消息传出后,侯府总算消停了。
实则,这消息是姜合与司空越商议后传出的,姜合不想要太子之位,却有别的打算,而这些打算都离不得朝中人,是以,姜合让司空越挑些坚定且位高之人,趁着皇帝不在,先垄在身边。
这些事都是司空越在管着,姜合不曾插手。他细想了那次司空越送来的名单,里面便有这中书令的名字。
中书令是朝中纯臣之首,他说话向来有分量,姜合松了口气。投到他这里之人,自然也是默默地站在章暮身边之人,章暮现下被这样为难,他不便说话,还是有人站出来帮章暮说话。
毕竟这些人说是站在姜合之列,却从来没让他们做些什么,现下便是他们表现的最好时机。
眼看着意见不一之人吵闹的愈发厉害,崇明皇帝身边的太监一嗓子吼道:“肃静——”
朝堂才终于安静下来。
崇明皇帝扫过这些争执不休之人的脸,其中有他的皇子,他最信任的臣子,更有些搅混水之人。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>>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