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大 中 小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唐络说:“这几天我看到新来的女孩变了口音,学本地人说话。还跟她说不用那样,乡音是最美的语言。她不理解。”
经秋说:“被别人否定了她乡音,都觉得她乡音土吧。有些人是一种优越感,贬低别人的乡音,自己的乡音却得到了利益吗?”
唐络说:“不清楚是否得到利益。但就算主流都贬低自己的乡音,自己也随大流不好,觉得土,可是多少年后会后悔改变乡音吧。坚持自己坚持原生态是好的。”
经秋说:“那有的人会多个地方的语言,也保留乡音,都好。”
唐络说:“那种人不一样。不应该歧视某种语言是土的,语言都是用来沟通的。这种歧视是对说这种语言的人的伤害,也强迫了这些人说别的语言,背弃了原来的语言和说原来语言的那些人。”
经秋说:“这种事普遍了。本地是繁华一些,也恶多。”
唐络说:“再就是撞衫问题。觉得什么衣服美,就买了,没意识到撞衫问题。或者觉得撞衫没什么,各人穿各人的,各有自己特色。可是有人就介意撞衫,认为每个人有自己特点,也表现在选择衣服上,不想和别人一样的衣服。”
经秋说:“商店卖衣服很少单独订做,都是批发的,撞衫就常遇见了。穷人没办法扔掉衣服,还可以穿、是衣服就不会扔。风俗应该是也不怕撞衫。有钱人才注重撞衫吧。”
唐络说:“以后我父母去世的时候,想把他们骨灰埋在本地,不想埋在老家,我拜祭方便。”
经秋说:“不吉利。”
唐络是:“以后会发生的 。”
经秋说:“你不能说不方便。你多站在父母立场去想想问题。叶落归根,老人都是这么想的。不要勉强。”
唐络说:“嗯,还是尊重他们意见。有人是执着于故土。埋在老家,以后就是荒坟了,有孩子,孩子也不会探望的。我老了可能也回不去探望了。”
经秋说:“那就得看看你心里是不是还记挂着他们了。”
唐络说:“跟记挂着没关系,是没能力探望了。”
经秋说:“不要求你能天天回去祭拜他们,逢年过节的,你能回去祭拜一下就很好。等你老了没有能力的时候,也就不是你该操心的时候了。”
唐络说:“不希望活着却没法探望。老了难探望,不方便也是事实。”
经秋说:“这都是以后的事儿,还不知道怎么发展呢,你就别考虑那么长远了。”
唐络说:“得考虑长远,不能事到临头不知咋办。我认同你说的落叶归根,他们跟村里人一起在山头上,可能更高兴。看情况吧,如果我在本地结婚孩子在本地居住,还是建议一下他们在本地。人家都是祖先牌位在一起的。”
经秋说:“这种建议你连说也别说。你还不如直接问他们的意见。你可以问问他们是怎么安排和打算的。你的建议就烂在肚子里吧。”
唐络说:“我不会烂在肚子里的。我觉得他们跟家人在一起也可以,但还是尊重他们的意见。”
经秋说:“你要是把你的建议说出来,他们就会很为难。”
唐络说:“不会的,他们想咋就咋,一直是这样。我也是想咋就咋,我们家人都那样。算了,我就不问了。还是落叶归根吧。他们的看法可能也是在家乡。他们有他们的社会关系,就算荒坟一堆,他们跟他们的朋友在一起也更如意吧。人以类聚,不分开好。”
经秋放弃了这话题,转移话题说:“叔叔病怎么样啊?”
唐络说:“吃药维持,还可以。”
经秋说:“不用你多照顾他吗?搬来本地呢?你就可以照顾他了。你父亲病了,你老不回家照顾他甚至看看他,也不是那么回事。”
唐络说:“我妈照顾他。我问我照顾他,他不用,还嫌问了不高兴。”
经秋说:“他嘴上说不高兴,实际他心里高兴。再说你是当女儿的理应尽孝呀。”
唐络说:“你总喜欢把臆想当事实。尊重一下事实吧。他说不用,家里人,也不是跟我客气。我问过他。”
经秋说:“你不高兴了。”
唐络说:“之前说话也挺好的。你说善却在伤害我。你不能肯定我多的角度考虑问题,总是否定我的角度在那说。还把我当不好的训。你不了解我却自以为是,贬低到我。你怎么知道我不尽量拜祭父母和我不孝顺等?显得你才是好的,我是不好的。”
经秋说:“我没这些意思,没想贬低你,让你不舒服了我也不想。但我也是每天进步的,我的确是想真善的。”
唐络说:“你有傻葩善也有傻葩恶,还有强制善强制恶,强制我了。”
经秋说:“是这样吗?可能有点吧。我是会恶也会善,都是为了坑善和恶,其实我常常恶好。我对你也会那样。但我对你坦诚,说明我还是有善,我对你好。我是希望更善更好的,只不过我目前做不到。”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>>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