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第 50 章  穿回80年代摆地摊首页

关灯 护眼     字体: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放好鱼,手指头指着杨爸说道:“你小子啊,向来滑头,我就不该瞎担心!”

    这样,的的确确就能压缩运输的时间和成本,还没费多少钱!还能多买两架!这小子,害他白担心了!

    杨爸哼哼直笑不说话。杨万伸头垫脚,往车内看去,七座的面包车,后座全拆了,只留最前面的两个座位,确实宽敞了不少。

    后面两排座位不见了以后,就杨爸他们现在拿来装鱼的竹筐大小,起码能放九筐鱼下去!真要运到市里卖,就他们家的三架车齐出,能把全市小半个海鲜市场要的货,都给包完了!

    但杨爸并没有这么做。因为他在最中间的位置放了一个大大的冰墩在那里,大小大概就像家里常用的砧板一样,还厚实,厚道大概有一个桶那么高!?用来给周围的海货当冰箱用。

    不仅如此,他还给在车的四面都给围上了厚厚的破棉被,像挂窗帘一样把它挂在上面,保温性能,直线上升。

    等龚老指挥人把货都给搬上去了,先头最先卸完手里的货走人的两人,又抬着一箩筐的碎冰出现。

    杨爸指挥他们把这些碎成冰渣的碎冰,都给车厢后尾的海货铺上。杨万奇怪,码头哪里来那么碎的冰?她记得,码头上不是只有成块的大冰砖出现吗?就那种,像大瓷砖一样大的厚冰块!一块块的价钱可不低,她爸叫人运货,也是常用那些,才得以保鲜。

    扯扯杨爸的衣角,见他看向自己才把疑问出口。杨爸想都没想就回了一句,“当然是从维修厂处运出来的。”

    杨万奇怪的看着他。杨爸才惊觉,啊?他一向聪慧的女儿居然听不懂!回想一下,好像是他疏忽了,确实没跟她说过码头修理厂的事情。

    “你知道的吧,咱们码头有不少渔民想要出海的时候,都会去有渔船的人家租鱼船。”

    杨万点点头,她当然知道了。他们镇子可不是普遍意义里的小渔村。还是居住着不少人的,虽说能够正经登记在册的,也就是户口本上写着的地址是他们镇上的,也就两千多户,近些年来可能多点。大概会上了3000这个数字。

    但有不少想在这里扎根的,还是买不起房,所以他们户口上的地址写的还是某某村,某某屯,他们自然也买不起渔船。

    不少人家想要有活计,要么就给当地的居民打工,或租别人家不开的渔船出海。

    至于租金嘛,有些给钱,有些给货,据杨万所知,有不少都是用每天捞上来的鱼货来抵工钱,基本上都是给大半就足够了。

    见她点头,杨爸才继续说道:“也就是说,有不少人家他们都需要一点点的冰,才能保证他们打回来的货物,能足够的新鲜。”

    杨万听得直皱眉,但这跟码头的修理厂有什么关系?“而码头的修理厂就是咱们家的,当初我为了运货方便,就说,租我们家渔船的人,检查过后,还船的时候,要是能把船内剩下来的冰给咱们用,我就少收一点鱼货,慢慢的,不是租用咱们家渔船的渔民,听的也有点心动,甚至见我在的时候还会主动的问,他们把船上的碎冰给留下,我这边是不是也能给他们多留点鱼当做交换?”

    杨万听后,说不出多余的一个字,只能比了一个赞。也就是说,这些碎冰有不少都是从开进修理厂的鱼船上白!嫖!下!来!的!她爸是真的会省钱。

    杨爸羞涩?一笑,双指并在额头上比了一个敬礼,笑的那叫一个灿烂,就去给座位上保暖去了。

    不仅车座后面的棉被早在没有放货以前就给拉了起来。杨爸还在车的后座背后放了一个厚厚的泡沫板用于前后隔开。

    它一开始被棉被遮住了,杨万都没看见,现在,她爸一开前车门她就看见了。就像李伯伯单车后座的泡沫箱一样。买来的冰棒用棉被包裹起来,再放入泡沫箱内。他人在前面骑车就不会被冻得腰疼,屁股冷。

    就这样,车的前后有两层隔冷的隔开,杨爸仍旧嫌弃会冷着杨万,又在她的座位上套了一件小号的军大衣,才招呼她上车。

    杨万一屁股坐下去,嗯,还行,就像在大夏天吹空调一样,再也不觉得车内闷热无比,真心的笔芯她爸!

    这回他们自己开车,开的还是自家的车,她爸也不知道是不是车瘾犯了。小墨镜一带,居然就敢单手握方向盘!油门一踩,只能容两辆小车的两车道,愣是被他开出了跑跑卡丁车的意味。

    要不是杨万跟他坐在最前面,通过窗户只能看见两边飞扬的尘土,像是要掀起一阵沙尘暴。

    他们不到一天的时间就来到了昊市!她爸熟门熟路的在市内穿梭,不一会就来到昊州大酒店附近。

    十几层楼高的大酒店,占地面积绝对超过1000平。从一闪而过的大门来看,内里金碧辉煌的,比后世土豪KTV的风格差不多,都是怎么耀眼怎么来。不仅如此,在大厅上还有个直垂下来,起码有两个人高的水晶大吊灯!

    但整体看着并不压抑,不少人从底下来来往往,距离巨大的吊灯,看着起码还有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>>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