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第 45 章  穿回80年代摆地摊首页

关灯 护眼     字体: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    确实是,在后世,对于这些老城区的处理方式,其方式各个市都大同小异,杨万记得,这些老城区在后面,只能被拆了重建,或开发商出资,或居住的居民自己集资。

    而且重建以后,都会由现有的两三层变为七八层高,涌入的人口再多些,科技再发展久点,就会由七八层高变为十几层高乃至二三十层高!也就是说,部分人的独栋别墅应该也是变没了。

    那种时候,已经迁出去的居民该怎么办?当然是在新城区内新建一些安置房安置他们了。

    什么?新楼房周围都是荒地?不出三个月,草长比人还高?住不习惯?还想要回自己老房子所在的房屋?

    不可能的,两者地段导致出来的溢价,差了四五倍也不止啊!想要?拿钱来买啊?之前不是给了一笔价格不低的征房补贴?

    不然,就去新建的安置房住不好吗?那里地域开阔,从随便哪扇窗看出去都没遮挡,风景可好了,还住的不舒心吗?

    有些人会接受,对于他们来说,那里的地便不便宜他们不知道,但他们知道,安置过来还能按人口,按同等的面积补偿,或者说等额赔偿,赔个两三套,甚至是四五套!

    简直就是1+1>2的买卖!拿得不爽快?会不会算数?

    而开发商对于此,也是给得不心疼。

    相反,他们觉得这样做,还能让安置过来的人拉动新城区的人气,让附近繁华起来,拉高当地的地价!简直就是白嫖的广告,何乐而不为呢?简直是双赢!还想什么老城区里的房子?

    剩下一堆人敢怒不敢言!然后问题就来了,看着好像挺坑的玩意,会使得有多少居民愿意搬离原来的旧址?

    他们的旧家,除了破旧点,周围的设施可是很完善的,加上还有可以熟悉的邻居在,就让一部分人更不想搬迁走。

    但不愿也没办法,迟早要被请走。或独留一个断水又断电的老房子给住,看你能挺多久,最后忍不下去,还是要走的。

    但在这个黄金年代,有不少不情愿搬走的住户就会发现,搬去新房住一段时间,静心了,脑子就灵活了,想能想到,补偿来的房子,自己住不到,可以租出去啊!

    租久了,就有钱了!后面要是能狠狠心,卖掉一套,就又能够盖一栋新房子了!绝不比老房子小!还新!

    但杨万看好的,并不是镇尾繁荣了以后的卖房钱和那点房租。是不久以后,政府在空地上想要随意折腾,来买地的时候,带动大商家也来买,再狠狠的赚他一笔给的钱!

    这么大的一笔钱到手,后面还想买地,盖套出租楼来,租给来打工,但厂房住不下的厂妹和靓仔们,也能赚不少啊!还是每月都有!

    总之,等镇尾发展起来后,别管他们家在那里有地还是有铺,都是稳赚不赔的买卖好吗?

    但她爸是怎么那么的有先见之明的呢?现在还有不少人都觉得,买那么多的荒地,简直就是浪费钱!想要地种?周边不是大把?谁开、谁种,就是谁的!钱都不用出!开太多,种都还种不过来!有钱,还不如先去买三响一转,也就是收音机、二八大杠的单车、缝纫机、手表这四大件要来得有面!还好显摆。

    至于房子嘛,要那么多又住不过来。

    嗯?什么?租出去?说的好像谁家没房一样,又能租得起什么价?

    而且,当现在谁都能豪气到,买一套住一套吗?在这个年代,医生的工资也不高,一个月也才二三十块钱,够养一家人,还有周围人足够的尊重,但想要买一套有十年楼龄,80来个方的老破小?准备个100~200块钱这样足够了。

    但问题是,现在人多楼少啊!不是说有钱就能买的到,而是要等单位分房子的时候,才能以这么低的价格买到!

    出了单位房这个圈子,可没有这种低价的楼房可以入手!

    就普通人想要一片瓦房能遮风挡雨?要是人口不多的,只需要买一套的,全家努力个十年八年还是可以的。

    在穷一点的,就要等后面的住房贷款开放,才能努力个十年八年,再背个十几二十年的房贷去工作。

    所以,在这个年代真的是,有钱的也不会想到去买房,买地,觉得会亏钱。

    没钱的,就只能望楼叹兴。所以,对于杨爸这样,能不跟从时代绝大部分人的想法,固执又直接的买了大片地的行为,杨万还是很惊讶的。

    她记得,当初她在网上看一个很悔恨的段子写的,博主妈妈年轻的时候,有点钱在手,想要买下屋后的荒山,用于养点鸡或者种点果树,让钱活起来,直接被自家身为村长的外公给拦了下来。

    说周围都是荒山,天天住在这里,看见有人去买了吗?并没有!也就是说,这样做,就是浪费钱!这么大一笔钱花出去了,还不知道要等几个年头才能赚的回来,还不如拿去给外婆看病!可能还能把外婆给救回来,让她多陪家人两年。

    他妈一想也是,就没买屋后的荒山,但钱花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>>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