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大 中 小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,送房租,加喝茶费、转手费的!算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,都能在老家买一栋房子了!市里的门面听说还没有贵得这么离谱!真是,谁是冤大头谁就去租!
杨万当初和她爸来看店面,听到这些八卦,只觉得无语,现在是后世90年代吗?真当人人都能买得起市场里的海货?有点闲钱就能搞龙虾回家做芝士焗龙虾?
不可能,那天她跟她爸去市里,看见家电铺里的烤箱,都还是贵重电器!比镇子上的黑白电视便宜不到哪里去!更别说能狠心下得起馆子的,就更少了。
想吃好点的,一百块就不见了!谁乐意?对比街边一碗粉,带整块肉的,才两三块一碗!堪比鸿沟啊!
所以多的还是能吃饱的粉店,汤圆店,各式的小吃店,还要卖的都是重口的,能下酒的小吃才能街上做得下去。
这三种店,都是货运工的心头好,有他们帮衬,再小店面,它也能经营下去!
但要说来这里卖力气的货运工最爱去哪些店?当然是前两者啦,便宜量大还好吃。
后面的赛道,看杨万生意好,也有模仿的冒出,新开的、旧开的小吃店,菜单上皆有了不少下酒菜出现。
路过闻着都馋人,小心翼翼的进去,卖点来尝尝,还挺下酒的,一两的吃食,能就下一斤的酒!
但,它也真的贵啊!所以,绝大部分人再怎么馋,都是要等他们发了点小财的时候,才会有底气走进去,要一点解解馋,算是对自己辛苦的犒劳。
而那些,近段时间才开起的,装修看着就贵气,全店不是喜庆的大红就是耀眼金色的特产店,多数人是从来都不会迈进去,有些甚至多看两眼的勇气都没有,只觉得它晃眼。
这些最近两年才开起来的店,都是来这里跑船的老板进去的多。听说里面卖的也都是一些值钱货,什么掌心大烤虾,墨鱼干,手掌长的鱼子,或者是鱼泡制成的花什么的?
听说都是些越大越值钱的货!都是些在市场上都难得一见的好货!
当初开起来的第一家,还是杨镇长家带的头。当时还有不少人笑,家家都靠海,谁会来卖这些中看不中用的货?也就放在礼盒内,摆着好看的而已。
什么?卖给来往的老板的?不是骗乡亲体己钱的?那就好,但他们镇子上能有多少来往的老板?每年来往的有钱人,数都数得过来。
不少常在码头找饭吃的,基本都能说的出有谁。他们买回家送礼,又能买的了多少?还不如像以前一样,把铺面租出去,还能得多点钱能进口袋,还不用在这里辛苦的守店,才得几个钱?
风声传来,码头的有钱人开始多了以后,就没有人说了。甚至还有不少人都争相模仿起来,恨不得从装修到卖的货物,全线模仿下来,都照搬到自己开在骑楼城内的干货店上。
但绝大部分有能力能拿货的,都不是外来的,还是要给镇长面子的,直接照抄?能让你货都收不到!
如果是外来开店的敢这么干?一样还是收不到货警告!
大家看看码头堆积的鱼,大半都姓杨。再看看在码头忙活的人群,大半也都是姓杨!天杀的,在码头拄个牌子,标码头是姓杨的,没几人有意见!
总之,开在骑楼城内的特产店,各有各的风格,有全店走大红喜庆风格的,也有走高端典雅的全木制结构的,也有把它装饰的金碧辉煌,能闪瞎人眼的。但总体来说,都是一看就很贵气,一看就能看出,是这条街上最靓的仔去打扮。
但也许是货源都没有杨爸收来的好,哪怕能有,品相也没有杨爸店里摆售的好,色泽亮丽,品相又完整。
是以,杨爸店内卖的货,是不少人来到杨家镇卸货,卖货时,顺手买一点带回去,当做送礼的必备品!
铺子开起来后,杨爸也在家里扬眉吐气了好一段时间。谁还说他买的烘干柜没有用呢?浪费钱呢?现在不就找到了合适海货能烘干了?
还说什么,等他造出合适售卖的鱼干,都变成没市场的垃圾?机器还要被贬值?淘汰?白瞎了那么多钱?
哼~!要他说,他就是有先见之明,搬回了这么一台堪比印钞机的存在!
送来的大海鲜都不用赶紧赶急赶忙的运到周边的市里,才能卖地起价钱。
只要能立马进入烘干柜,让它们烘干定型,再打上一看就不便宜的包装后,就能放在铺子里卖,前后的时间差一天都不到!绝对新鲜,绝对没有损伤!
而且,这些海货被烤干了以后,起码能放半年以上,今天卖不出,后面还有几个月能摆着卖,放着还好看,来往看见的人多了,个个都知道他们店有实力!就更爱来了,那是半点都不愁卖。
更别说,他收来的花胶,听说就和鲍鱼一样。越大的,收的越久的,就越值钱!
当初,他对于买烘干柜也是有顾虑的,毕竟真要定做,要花的可不是小钱,但这些疑虑,在考察过南边的沿海城市后都消失殆尽。
看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>>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