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第 28 章  穿回80年代摆地摊首页

关灯 护眼     字体: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    在船上掌舵的自然是杨爷爷,他在海上打了四十几年的鱼,从来没有说触礁过一回,算是海上少有的老把式。

    有些游轮在涨潮的时候,摸不准进码头的底下情况,还会叫他上船去指导,认路的技能可谓是杠杠的。

    几个小孩见他握着方向盘,轻轻一转,船就从来往密集的船只中灵活的穿了出去,像一尾灵活的鱼,生长在海上,怎么遨游都行。

    皆眼巴巴的看着他。杨爷爷那里能抵挡的住那么多的星星眼,心软到不行,只能干巴巴的解释道:“你们现在还小,摸不到,也转不动的,以后大点先,不然撞了,咱今天都不用出去玩了,去,小百万,带他们去看海。”这才人把给打发走。

    有了发动机的驱动,在速度上来说,就是不一样。不一会,他们就远离了熟悉的码头。

    杨爸招呼几个小孩过来和他整理渔网。偶尔还抬头看看船开到的附近是否有鱼群,打算准备下网试一试,顺带露一手。

    但出了浅海码头,水不再是清可见底的碧绿,船底的环境也变得复杂起来,不是经验丰富的打渔人,

    基本上看不出鱼群带在哪里。

    现在可不比后世,能用声呐探鱼器追踪显示水下的水深、水温、鱼群的深度和水底的结构等,基本纯靠打鱼人的眼力和经验。

    就杨爸这种,早就不上船打鱼很多年,常年在外跑货的“假疍民”,

    问他周边的水路和陆路哪里好走,哪里要交的过路钱多,周边各地的市场怎么,他可能还懂点,能说得出两句靠谱的指导。

    但你要问他,一个渔民该具备的知识,哪里的海域,什么时间段,有什么样的鱼群比较多,

    他大概只能睁着两只眼睛,看着人直傻乐。

    也就是说,他现在只能算得上是半个假渔民,手艺生疏到不行,全靠吃老本,又名童年的回忆,

    勉强用点假把式在这些小孩子面前装个样子。

    他记得小时候跟着他爹上船出海打鱼,就是这个样子的,先勾网上支架,接着在慢慢的摇鱼船放网让网散开来。

    但是这个渔网的头在哪里?他怎么找也找不到!还差点把整只手都绕成了一层薄薄的渔网手套,也没把能放下去的头给找到。杨爸暗道不好,完犊子,这回更乱了。

    悄悄抬眼看看围在他身旁认真开网的小朋友,都在做事,没人发现!

    深吸一口气,慢慢的,让自己的手在网内小心的穿梭,按捺住。

    好一会儿,才把自己的手给解了出来!幸好没有打结!不然丢脸可丢大发了!

    在舱内掌舵的杨爷爷,看得一清二楚,颇有些恨铁不成钢的意味。

    他们杨家以后的渔船到底该交给谁管呀?打鱼的都不懂怎么伺候船上的网,怎么看海底的鱼?

    以后哪怕把家业给交出去了,估计也只有被人蒙的份吧?

    人家说这鱼难打就难打,说它少就少!

    唉~!算了,光城里的生意都有的他忙活了,这些传统手艺不会也就不会,那么辛苦的东西,还是不碰了,让他在岸上折腾算了。

    就是恼火他,不会下网打鱼还没点眼力劲。

    刚才又有一群不成型的小鱼群在眼前飘过,坐在外面,离船杆最近的杨定坤,就跟眼瞎了一样,

    眼都不眨一下就看着它们游过,真的是不知道让他该说些什么,只能感叹,一代不如一代呀,杨爷爷感慨的摇摇头。

    不仅是他,还有一同上船的几个大人。有两个都是在海上飘惯了的,哪里深多少,是什么种类的鱼群在聚集,

    他们一眼就能看得出,打鱼的本事并不比杨爷爷差。

    见此,不由感叹,现在的年轻人,真的要把祖业都给丢了云云。两人在船尾吸着水烟,咕噜咕噜的响,说话的的声音又小,在甲板上忙活的几人都没有听见。

    见他们愁苦,还以为是大人间普遍的烦恼,又嘻嘻哈哈的忙活起来。

    终于,在又路过一处鱼群的时候,甲板上,不论大人还是小孩,皆没有动作。

    杨爷爷忍不住了,慢慢的让船速给降下来,伸个头出来,对着杨爸就骂:“衰仔,扑街啊你!东南方向那里不是有一群?

    那怕没看见,上面已经聚集过来的海鸥也不见?你现在到底有多瞎啊?怎么还不下网?你今中午想吃什么的?

    我跟你说,船上可没备有吃的!”

    杨爸闻声望去,一脸恍然大悟,还真的是呀!他居然看不到,还真的是愧对祖宗!居然把祖传的手艺丢了个干净。

    但他很快就稳住了,面上又恢复了一贯的淡定,好像见过很多世面一样,丝毫没有刚才的惊讶和恍然大悟。

    反倒杨万和几个小孩子一脸惊奇的靠在围栏边,“看呀,下面有鱼群。”

    “还有彩色的呢!”

    “诶,那个是水母吗?怎么是透明的?真好看。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>>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