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大 中 小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儿有成算,“好,吃一下就回去,娘去看看有什么要帮忙的。”
安排人吃席的本家大婶热情的给宋鸿月找了个上菜快的好位置。
华鸿月道声谢谢,大婶只说,“这孩子,客气啥,都是自己人”,说完风风火火招呼别人去了。
她嗓门很大,华鸿月还是听到她对自己的母亲说,“弟妹,你怎么养孩子的,教教我,我家孩子皮死了”
华鸿月看见母亲和她们相处的好也就放心了。
伸出手拿筷子,冻的都拿不住,她身体弱,吃的少,却裹着兔毛披风坐蛮久不离开。
脚边木椅子旁是还没化的雪,天空新的雪花在飘,落在她冷峻的脸庞和红色披风上,空气里弥漫着浓烈的香火味道,耳朵里是大人小孩的闲谈欢笑。
比起末世,比起长安,“我更喜欢这样的人间”。
吃完席,春节自正式开始,初二天没亮出发,一家四口,加上竹儿、兰儿,近两个时辰,八十多公里,赶在正午十分到达隔壁的碧云县。
崔家住在碧云县城北,崔茵娘的母亲上官氏年前得到女儿回来的消息,就盼着今天在,自京城一别,已经分别七八年,书信百封,那比得上见面一次。
回到老家,因为忽然有了买卖,走丈人的事就搁置了,春节终于有了时间,华鸿月和双胞胎的身体都好了起来,崔茵娘一路上心都悬着,结婚嫁人再次回家,却是不一样的心情,宋珩默默安慰她,交钱,看过所,进了县城,崔茵娘心情忽然好了,给宋鸿月介绍碧云县,其实她并没有在这里长大,她所知道的也是父母当时提起的。
崔家大门早早开着,黑色大门两边的小石狮子彰显着这家主人有为官的。
一家人都被老妇人的着急影响,华鸿月的表哥们来好几趟,终于看到有马车停下。
华珩也是第一次上门,心里忐忑但也问心无愧,救命之恩的娃娃亲,盲婚哑嫁,过的还算是顺心。
“姑姑来。”
窸窸窣窣脚步声传来,崔茵娘最是紧张,绛红色裙绣暗红牡丹,还是如此脸庞,只是两鬓已经斑白,“娘,爹,大哥,二哥。”
“爹娘,大哥二哥。”
“外公外婆、大舅二舅。”
“老爷、夫人,舅爷好。”
崔茵娘的父亲崔正德不苟言笑,话也少,对众人的招呼点头算是回应,上官氏摸摸漾漾的发髻,慈爱的说,“回来就好,都进屋那,外面冷。”
拉着女儿的手不松。
华鸿月的舅舅见此,招呼妹夫,“这一路辛苦,去书房喝杯热茶。”
两个舅母之前也见过,对着华鸿月恋爱一番,然后招呼儿子女儿,“你们带妹妹去玩,就在屋里,别追逐。”
然后随着婆婆和小姑子进里屋。
“茵儿,快让娘好好看看。”
上官氏细细看着女儿,脸色红润头饰简约精致,心放下一大半。
“娘,公公婆婆好相处,妯娌见得少都好的,您别担心,您和我爹保重身体,女儿就放心。”
“女婿对你如何?”
闻言,崔茵娘脸一红,成婚这些年,晚上还黏黏糊糊,“嗯。”轻轻的点头,上官氏摸着女儿的头发,
“哎,娘放心,这桩婚事你爹为报恩,门不当户不对的,也就是华家人品不差,不然娘当初死活都不会答应,?”
“你们现在住县里?”
崔茵娘摇头,“没有。”
“嗯,不怕,遇事别委屈自己,娘还在呢。”
说完,崔茵娘红眼眶,随时为人母多年,但在母亲面前仿佛回到小时候。
一旁两个舅母对视一眼,赶紧安慰,“娘,茵娘,再说我也要哭。”
“好好,大过年的,咱不哭。进去看看双胞胎,娘还没见过双胞胎呢。”
一进屋,两个双胞胎被有经验的婆子安置在烧着炕的室内摇篮上。
“这摇篮是小姐用过的,早早就修好擦干净,终于等到主人。”
“嬷嬷费心。”竹儿和兰儿守着孩子,客气的道。
嬷嬷也是看着崔茵娘长大的,一转眼,小姑娘都三个孩子,心理也是一番感慨,“应该的。”
“我去端点吃的,先垫垫,马上就开饭。”
“谢谢嬷嬷。”
华鸿月的外间是火炉,因为里面有炕,所以并不冷,独柿饼、炸果子,在这个时代,是主人家最好的待客心意。
“表妹,我是崔,是你大表哥。”
“我是崔,大表哥”
“我是崔。二表姐。
“......”
“大表哥,二表哥,大表姐,二表姐,三表妹,我是华鸿月,小名漾漾,叫我漾漾就好的。”
华有表兄弟姐妹关照,华珩有舅哥招呼,几个男人去书房。
说家里的情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>>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